【RTHK】【吾土吾情:瑞獸麒麟】


香港承傳咗中國嘅傳統文化,同時因佢喺地理、歷史上嘅特殊位置同角色,百多年嚟,香港既係中國人前往外地嘅重要中轉站,亦係佢哋落地生根嘅新家園。嚟自五湖四海、唔同種族同國籍嘅人士均匯聚於此,唔同文化、風俗同技藝喺呢度得以傳承、演化、融合,令呢片彈丸之地,流傳住豐富嘅文化遺產。隨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行嘅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》生效,非物質文化遺產 (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) 呢個概念亦愈趨普及,本土對文化遺產嘅保育亦逐漸重視。

本節目希望立體地呈現香港嘅本土文化特色,令大眾對各項文化有更透徹嘅了解,加強對瀕危嘅本土文化嘅保育意識;同時文化喺唔同社區落地生根,既產生多樣嘅社會意義,亦係人同人之間凝聚力嘅來源;再者,具體地呈現文化承傳對社會,甚至社區所造成嘅正面力量,更係現代社會發展不可或缺嘅元素。


喺好多新界嘅賀神誕同節慶活動,人們都能睇到舞麒麟。麒麟係一種傳說中嘅動物,係中國神話四靈之一,與龍、鳳、龜並稱。

客家麒麟師傅歐陽樹年自小鍾情於動物舞,亦懂得製作麒麟頭。呢一晚,佢喺深夜帶同一班徒弟上山,為新麒麟進行一場「開光」儀式。由於麒麟被視作仁獸,所以要遵守好多禮節,例如麒麟出遊,必有師父領路。除咗禮儀,擅舞麒麟者更要懂得表達麒麟嘅喜、疑、驚、怒等表情。

海豐麒麟又稱福佬麒麟 (按:「福」讀鶴音),佢嘅風格古樸粗獷,跟客家舞麒麟嘅輕靈截然不同。羅山派傳人張文聲師傅喺傳授羅山武術嘅同時,亦教徒弟學習海豐舞麒麟。喺佢心目中,拳成兵器就,要練得好海豐舞麒麟,拳腳馬步係必然嘅入門階,冇速成可言。

若要睇海豐舞麒麟,坪洲每年農曆七月廿一日嘅天后出巡日 (媽行鄉),會係理想嘅地點,仲可以睇到麒麟「衝廟」呢個習俗。然而,呢種威猛巨獸嘅生存空間,近年漸為造型可愛、體型較輕嘅南獅所威脅。

東莞舞麒麟曾經係一種雄霸新界圍頭村嘅動物舞,但呢種被視為圍頭人象徵嘅瑞獸,現今隨時都可能消失於香港。屏山鄉沙江圍係其中一條仍然堅持舞東莞麒麟嘅圍頭村,只可惜依家仍懂得舞嘅人,大多已步入老年。

▼ 瑞獸麒麟



Comments